2013年7月10日星期三

大眾傳播媒介的功能 (转)

1、議題設定效果(agenda-setting effect):係指傳播媒體所選擇報導的新聞內容,會影響民眾對該相關議題重要性的排序。媒體工作者在處理新聞的過程中,由於必須依據特定標準篩選新聞,並就各種新聞給予不同的版面位置以及標題等不同重要性。是以,那些被列為頭條消息的新聞,自然會影響民眾對相關議題的關切。
2、預示效果(priming effect):指電視新聞的報導內容,會影響我們據以判斷政府、總統、政策或是公職候選人的標準。根據研究顯示,民眾經常曝露在特定的資訊或內容之下,會催化特定概念,並將某一事件與該概念相連結。
3、框架效果(framing effect):指媒體報導事件的歸因,會影響民眾的態度方向。可以進一步區分為兩類:其一,係「插曲式」的,係大眾傳媒在報導時著眼於單一事件或個人相關故事經歷;其二則是「主題式」的,將某事件放在當前整個社會與經濟脈絡下討論。根據研究結果發現,當民眾閱聽第一類報導之後,會傾向將事件結果歸因予個人;相對的,當民眾閱聽第二類報導後,則傾向歸因於社會制度的不完善。
4、樂隊花車效果(bandwagon effect):指民眾傾向支持在民意調查中較為領先的候選人。換言之,民眾不希望在選舉結果出爐時,自己係站在輸家的一方,而遭致親友訕笑的眼光。例如俗諺「西瓜偎大邊」或傳播學所說的「從眾心態」皆在說明此效應。
5、第三人效果(third-person effect):指民眾認為媒體的內容對於自己或是與自己相似者的影響效果,遠低於對其他人(第三人)的效果。進言之,此效果會令民眾認為媒體是具有不良影響的,因此,對於大眾媒體應該具有一定程度的限制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